查看原文
其他

公达家书||第54封:尊德问学,道行广大


《公达家书》第54封
尊德问学,道行广大


      现代大学教育之发展,瞬息万变。而社会国家及宇宙太空事物,无时不在变动之中。故培育人才,如何以适应社会之需要,如何以改进社会之事业,以达到社会福利之最高标准,大学教育之责任重大也——陈炳权(广州大学创校校长)      

..



     





      【编者按】为了纪念创校校长陈炳权(字公达)先生,为了接续经久不息的广府学脉和岭南薪火,为了迎接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,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——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携手《公达家书》面向海内外院友和师生征集生命历程中的成长故事,诚邀记录求学经历、工作经历以及成长历程中其他点滴故事,把个体成长所积淀的过往化成文字,以一封封家书的方式呈现出来,希冀与时空碰撞、与时代同行、与岁月成长。




一个国家的强弱盛衰,都不是偶然的,都不能逃出因果的铁律的。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,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。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,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。一粒一粒的种,必有满仓满屋的收,这是我们今日应有的信心。我们要深信:今日的失败,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。我们要深信:今日的努力,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! ——胡适《致毕业生》






      致GUPA同学:

      时间荏苒,经过几年的鏖战,满怀期望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,以博士生的身份又一次同大家见面,对于即将开始的新征程,也许大家同我一样正在萌动着新的渴望和与冲动。初到党校,面对一个如此严肃、庄重、党性修养极高的环境,无不让人回想起那段峥嵘岁月。相信经过这里的锤炼,除了热情澎湃以外,在精神上更会有个钢铁般的骨骼,使人既热烈又庄严,既感性又理智!

 

    

      漫步校园,感悟历史

      在2023年秋季开学典礼上,陈希校长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为党育才、为党献策”的党校初心。这不仅是“党校姓党”的具体体现,也是“党校学子”的定向所在。来自五洲四海的新生相聚“自得园”,共同承载起“党校学子”的身份,共享作为“党校学子”的荣光,也共担起作为“党校学子”的责任,传承“顶天立地”“实事求是”的精神血脉。

      漫步在校区的大道上,映入眼帘的校训碑,给人以质朴厚重、势沉力大之感。校训碑两侧篆刻着“实事求是”和“为人民服务”九个大字,代表了党的思想路线,工作方法以及根本宗旨,彰显了党的价值追求。回顾建国以来,我党所获得伟大成就,无不与能否根本遵循这九个字息息相关。从思想根源与哲学本体论上讲,这九个大字不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是主义之箭,去射中国实际之事吗?

      校园内大礼堂作为标志性建筑物,以延安窑洞的形象作为主基调,80多年前,长征陕北会师,由此,红星从这里照耀中国,成为千万热血青年向往的圣地。“延安精神”之所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,是因为一个政党只有“知所从来”,才能“方明所往”。通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党性教育和文化熏陶,不断抵达历史的深处,倾听历史的回响,感悟历史对今天的深刻启迪。今天无数共产党人不断到延安的黄土高坡上瞻仰革命圣地、红色旧址和各种历史纪念场所,目的就是要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,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。

      智山慧海传真火,愿随前薪作后薪,对于即将启程的校园生活,我们该如何践行“实事求是”的校训努力成才?再此,我想同GUPA的广大学子分享几点我的经历和感悟。


      不忘己心,牢记信念

      2019年我和其他毕业生一样,满怀憧憬的踏入社会,就职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,被分配到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项目。初到工作岗位,一切都很新鲜,我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与业务相关的一切知识,工作逐渐变得得心应手。但是,当我熟悉了这份工作后,安逸的工作环境、有限的发展空间和一眼望得到头的退休生活使我产生自我怀疑,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?我努力奋斗的初心是否还在?那段日子我焦虑不堪又矛盾不已。一方面不满意工作的现状,一方面又缺乏离开这个环境的勇气。为了给自己一些安慰,我将每天的工作行程安排地满满当当,并制定了详细的规划。尽管如此,可一旦闲下来,我的心就会被烦恼和忧愁占据,沦陷在严重的情绪内耗中。

    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入职半年后,我等来了命运的转折点——单位要招一批借调人员。通过层层考核,我成功借调到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,工作地点由南沙区龙穴岛码头换到越秀区市政府。工作内容、接触到的人和事,让我的思想有了提高。但我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安分起来,每每看到周围的青年才俊,用学识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,我的内心就艳羡不已。考博的想法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。终于,我决定破釜沉舟,背水一战,裸辞专心备考。倘若真的无法成功上岸,这辈子也就罢了!也不再考虑这件事情了,假若能有一点点成绩,就不是虚生此世了。

      讲起备考的经历,特别要感谢广大的包容与接纳,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,特别是陈潭老师和同门师兄弟以及唐思雅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。2021年3月19日这一天,所有的事情安排妥当后,我开始了对自己“军人”般的约束,想成点事儿,还是要对自己狠一些。“打封闭”的日子里,我每天坚持6:00起床,即使图书馆闭馆后,还会到文清楼架空层路灯下背书,有时候焦虑不堪的我甚至会购买凌晨场的电影票,来一场酣畅淋漓的个人专场电影,哪怕在电影院睡一觉也是对自己最大的犒劳。就这样“学校-食堂-北亭村”三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一年有余。初试成绩公示后,“英语”不出意料地没有过线,当时的心情真的是五味杂陈,情绪低落到了谷底。这或许是我人生中最落寞的时候,面对空前的压力,好在有我爱人的陪伴和疏导也就逐渐释怀了。在我爱人的再三鼓励下“趁着还年轻,还是有时间优势”再战一年也无妨。原本打包即将离开的北亭出租屋又蓄满租期,抛掉烦恼,重头开始!英语失利的教训让我痛定思痛,转变策略,强攻英语。在这次备考期间,我用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英语上,将历年的真题册做了一遍又一遍,最终把握住了机会成功上岸。


      发现问题,善于思考

      学术研究固然少不了要义经典文献为研究对象,要从经典中援引事项资源,但是也不应该忽略现实问题。陈潭老师曾告诫我们要做一个有学术情怀的人,“知道世界之大,不守株待兔、不刻舟求剑、不叶公好龙、不坐井观天,懂得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”,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要警惕成为陷入书斋的科学贵族,不能一味的醉心于狭窄单纯的智识追求,变成职业化的知道分子。有些现实问题隐含着学术前景,只要善于发现,加以提炼,会生发出新的学术生长点,丰富和发展既有的理论体系。反之,把学术研究设定为纯而又纯、玄而又玄的象牙塔,于学术,于社会,均无益处。马克思在《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〉导言》中指出:“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。人就是人的世界,就是国家、社会。”试问:我们需要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伟大的人格?我们需要的是自诩精英的傲慢还是人性本初的同情?我们需要的是空谈误国的两脚书橱还是为中华之崛起的实干家?回望建党历程,赓续血脉基因回想,曾被污蔑为泥腿子野路子的那一批人,不忘初心,筚路蓝缕,栉风沐雨,以启山林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。时至今日,就社会科学而言,若沉溺于书斋,确能够雕刻出良金美玉,但极易沦为造车式的自我观照。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“为学术而学术”出入社会往往造成与社会的脱节,现实感的薄弱一定程度上也无法造就最上乘的学术。


      深耕经典,淬炼思想

      陈潭老师经常讲一句话“理论与实际结合,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,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,带着这些新问题去审视经典,自会有新的感受、新的理解、获取新的资源”。尤其作为共产党员更应熟读经典,淬炼思想,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言:“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”通过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经典著作,和他们心灵共鸣、灵魂共振,接受马克思主义智慧和道义的滋养,不断升华思想境界,走向崇高,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。与硕士阶段“模仿性创新”相比较而言,博士阶段更像“创新性发现”。创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,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出来,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术语言,这种思想内系于自己,不仅是一种个人的创造过程,更是一种对社会和人类的反思和探索,反映出社会和人类的不同方面,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类的态度和看法。它意味着一种与自身过去经验的断裂,一种持续地对自己的打破重塑。而这一切秘密的诞生地很大程度上都于经典原著。“日习则学不忘,自勉则身不堕”,对原典即为熟稔,便可聆听先贤的箴言,往往让我们受益匪浅,我们需要警惕他人的影响,时刻保持警觉,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沦落为他人思想建议的跑马场。


      晴耕雨读,荡涤心灵

      三国名相诸葛亮《凤祥轩》“乐躬耕于陇亩兮,吾爱吾庐;聊寄傲于琴书兮,以待天时。”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顺意的时候,陈潭老师曾讲“看远,看宽,看淡”,人要学会修心养性,涵养心灵。俗话说的好“面对一些事,挺一挺,就过去了;有些人,狠狠心,就忘记了;有些苦,笑一笑,就释然了;有颗心,伤一伤,就坚强了”。假如人生没有酸甜苦辣的感受,怎能晓知生活的艰辛与甘美呢?要是没有丰富的人生感受,那么生活只是简单有短暂的拼盘。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中的“晴天”和“雨天”,遇到不顺的事,对自己说一声,都会过去的,今天再大的事,到了明天就是小事。今年再大的事,到了明年就是故事。今生再大的事,到了来世只是传说。“晴”和“雨”都是客观现象,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,充分发挥“耕”和“读”的主观能动性,顺利时我们努力奋斗,做好学问,不顺时读书修行,蓄势待发。

      师友同行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,都值得我们认真的善待和探索,五湖四海的学子汇聚一校,为我们的思想交流提供了可能,不同专业背景,不同文化背景的莘莘学子同聚一堂,此间,师友相互切磋琢磨,将负有个人印记的知识辐射到更广阔的团体和领域中,在师友讲习中不断向内求,反思,去除自身的顽固处和局限性,提升自己的心智状态,而师友的水平也能在此过程中共同进步,在这种优化了的“沟通”之中,可以诞生更多“社会智识”。


      劳逸结合,张弛有度

      学业中精神消沉时不至于大惊小怪,也不必为此耽心,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。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,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;太阳太强烈,会把五谷晒焦;雨水太猛,也会淹死庄稼。我们只寻求内心的平衡,所以劳逸要有恰当的安排,最要紧维持心理的健康和精神的平衡。一切做到问心无愧,成败置之度外,才能镇定自若,操纵自如。也切勿刻意求工,丧失了真趣。我觉得放松精神,不妨减少一些工作,增加一些深思默想。在琐碎事情上挤出时间来,要不工作,就痛快休息,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,不妨多到郊外森林中去散步,寻求暂时的恬静闲适。

      《杀鹌鹑的少女》有一段很经典的语录:“当你老了,回顾一生,就会发觉:什么时候出国读书、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、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、什么时候结婚,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。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,眼见风云千樯,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,在日记上,相当沉闷和平凡,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。” 既然,跨出去了,就大胆往前走,别回头,别再想是不是选错了,既然选择了就坚定地走下去,时间会告诉你答案。怎么选都会有遗憾,你能做的就是把努力奋斗,让遗憾变得没有那么遗憾,让自己的选择不后悔。

回望来路,从迈入广大校门时的懵懂到如今精神世界的健壮,半醉半醒日复日,花开花落年复年,年华转瞬,唯有青春不曾辜负。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,现实的一切,也确实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。回想GUPA的过去,回想文逸楼515室历历在目的“陈门故事”,也正是为今天和未来的前进,增添了一分力量。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酒浆,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,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。所以,但愿GUPA的学子们在将来“蜕变”中比我对此有更深切的体会,对学术有更热烈的爱,有更诚挚的信心。


庞凯

2023年9月12日于北京


      致信人:庞凯(1992-),河南安阳人,自2012年起就读于湖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、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专业,获得经济学学士、管理学硕士学位。2019年至2023年间,先后就职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、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项目部、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处。2023年入读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公共管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。




编辑|罗子淇

编排|许   缘

编校|曾博涛

编审|刘   磊

监制|万朝春




      秉持“培育公共精神,创造健康社会”理念,坚守“立德树人,经世致用”目标,坚持“本土化,个性化,国际化”方针,积极营造“民主,团结,和谐,高尚”氛围,努力创建“体面的学术社区,博雅的知识高地,愉快的精神家园”。致广大而尽精微,公天下而存高远,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、无畏艰辛,砥砺学术、创新生命,追求卓越、共享荣光! .....


.



公告2023
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诚聘海内外英才

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启事

第六届羊城廉政智库建设论坛征稿启事

第八届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论坛征稿启事

《大数据+治理》新文科慕课智慧树选课公告

“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”征稿  


广识博闻,大道至简

公听并观,管窥天下


..



教师笔谈

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:教师笔谈之一

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:教师笔谈之二

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:教师笔谈之三

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:教师笔谈之四

在坚持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学术发展:教授笔谈

.



公达家书

公达家书||第1封: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

公达家书||第2封:选择了远方,就风雨兼程
公达家书||第3封:带着爱与支持,成就更好自己
公达家书||第4封:前路漫漫,相继而行
公达家书||第5封:云中锦书,衔于桂花
公达家书||第6封: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||第7封:心怀感恩,砥砺前行
公达家书||第8封:不说再见,只因远行是归程
公达家书||第9封: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
公达家书||第10封:来时携初心,别时亦如初
公达家书||第11封: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
公达家书||第12封: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
公达家书||第13封: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
公达家书||第14封:无高考,不青春

公达家书||第15封:研究需自训练始

公达家书||第16封:期待遇见最好的自己

公达家书||第17封:触摸质性研究的温度

公达家书||第18封:自然之回望

公达家书||第19封:最近的距离,彼此的牵挂

公达家书||第20封:重建我们生活的新秩序

公达家书||第21封:在怀念和寻找中行走

公达家书||第22封:寄思故乡,感念师恩

公达家书||第23封:爱我所爱,初心如磐

公达家书||第24封:立足时代,书写青春

公达家书||第25封:敢梦敢当,行则将至

公达家书||第26封:博学笃行,行远自迩

公达家书||第27封:诠释青春,铸就辉煌

公达家书||第28封:跃入人海,做奔腾的浪花

公达家书||第29封:青春有梦,创业相随

公达家书||第30封: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问候

公达家书||第31封:团结一致,共展未来

公达家书||第32封:但知行好事,莫要问前程

公达家书||第33封:有事做,有所期待

公达家书||第34封:研途路漫漫,有你们作伴

公达家书||第35封:时遇数载,恩情愈浓

公达家书||第36封:难忘两年驻村扶贫路

公达家书||第37封:在创新创业中创造未来

公达家书||第38封:顺从吾心,无问西东

公达家书||第39封:人生难言完美,活出自我精彩

公达家书||第40封:眼望苍穹,心有日月

公达家书||第41封:不是逢人苦誉君,亦狂亦侠亦温文

公达家书||第42封:始于坚持,终成美好

公达家书||第43封:公门桃李,管鲍之交

公达家书||第44封:向下扎根,向阳生长

公达家书||第45封:为了人生一场绚丽的突围

公达家书||第46封:在小谷围想象世界

公达家书||第47封:向前,再迈一步

公达家书||第48封:满怀激情,拥抱未来

公达家书||第49封: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

公达家书||第50封:师泽如山,微以致远

公达家书||第51封:敬业乐群,精微广大

公达家书||第52封:博学笃行,人生广大

公达家书||第53封:无问西东,天地广大

【联络】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。邮编:510006。电话:(020)39366783(行政)、39366775(教学)、39366776(学术)、39366703(学生)。邮箱:gzggxy@sina.com。微信:gzdxggxy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